行业的行业边缘化
什么是边缘化?被边缘化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概念是美国人六十年代首先提出,并逐渐被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某些人和事,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跟社会主流拉开距离,并与主流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现象。产业边缘化,是指相关产业的规模和价值萎缩,行业的关注度降低,社会资源匮乏而逐渐被挤压沦为落后产业的过程。
为什么行业会被边缘化?
一个行业之所以会被边缘化,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行业贡献值低;二是产业定位不合理,需求萎缩,三是理念和工艺技术落后,最后是有了替代品或替代者等瓶颈与障碍:
一、产业经济总量贡献值低,行业产销量在区域经济中占比小,资金流转效率低,溢价能力偏低缺乏投资价值;
二、产业定位偏低,产品功能化主导,不符合市场消费需求;
三、产业理念保守,缺乏创新性思维,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低下,工艺技术落后;
四、一个行业存在着那么多的问题,发展肯定是苦难重重,外部资本肯定望而却步,同时,望而却步的还有人才!
因此在解决资金链问题之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比资金链更迫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到底会是什么呢?好!我们这一次就来聊一聊这个行业最稀缺的资源。行业的振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人才……人才的缺失以及行业人力资源整体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研发水平、渠道运作水平和增值水平,这一道道瓶颈,就是实际制约行业突破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首要条件是人才。
扩展性思路:
平时交流我们常常会聊经营,聊那些让老板们犯愁的事,尤其是用人的事!一般来说企业家普遍对经营的那些门道都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多精于此道。不过,一旦聊到企业用人以及培养人才的成本,就往往露出难色。按理说中国啥都不多就不缺人,那为什么企业会在用人的事情上犯难?别急,我们慢慢聊。
人口红利:
首先,咱们谈谈人口红利的问题。一谈到这个就有很多人要激动,为什么?因为这牵涉到计划生育的国策问题。中国自从79年实施改革开放开始,计划经济时代被打破,市场经济唱主角一直到现在,可是伴随市场经济一道而来的还有计划生育,但这是个基本国策,因为当时的形势和现在不同,那个年代中央担心的是粮食问题,因为前面的20年,中国人饿怕了。老百姓要先吃饱,国家才能安稳,社会才会安定。所以那时候的中国必须控制人口。这其实是一种很常规的思维模式,说白了就是开源节流。没有充足的生产力之前,我们就控制消耗,通过控制人口来确保活下来的人能吃饱嘛,但是这个“节流”不是根本对策,所以我们搞市场经济,我们改革开放,然后就有了然后……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吃饱穿暖,改革开放让农村土地资源盘活,技术进步让农业生产效率猛增,让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的义务教育国策让人民接受到更好的基础教育,这些都让全社会适龄务工者整体水平有显著提升,庞大的农民工人潮涌入沿海地区,中国的工业化转型时代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全社会,也让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三十年,中国不但战胜了饥饿,还战胜了人口问题,从9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的红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终于达到了完美的释放,中国经济象一匹脱缰的黑马,一路高速发展GDP一路高歌猛进,中国不但解决了粮食危机还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输出国和最大消费品市场。可是,计划生育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个跟改革开放同时降临的国策,确实如当初预定的轨迹在发展,时至今日,中国人口总量虽然还是全球之冠,但人口增长率已经到达联合国规定的区域人口标准的下限,人口的变化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口红利消褪带来的危机:
人口红利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中国企业在草创阶段,随便团队一拉兄弟们几个人就打天下,也没什么人力资源的概念,反正是有活一起干,有钱大家分,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十年,也是人口红利充分释放的十年。然而从2010出现劳动人口绝对值降低开始,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宣布转入消褪期,这对习惯于使用廉价生产力的企业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和前文论述的产业链上下游主动权逆转的道理是一样的。过去,受益于农村政策和农业现代化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劳动力资源持续增长,一方面激着工业化增长,另一方面刺激着城镇化发展。前面10年人力资源的整体增长水平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是基本匹配的,失业率总体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的浪潮,促使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造就了庞大的人口迁徙浪潮。形成人类历史异常罕见的社会现象“春运”。但这还不算最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口红利消失了,整个工业将会突然进入一个人力资源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剧增的新时期,这对于习惯了低成本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尽管,我们都知道廉价的人力资源终将逝去,可真正直面残酷现实的时候,又有多少企业可以从容面对?
正确认识企业家: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企业家又是企业的核心所在,企业家对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负责,同时还承担着企业的各种风险,本来就不容易。有的人错误以为,企业家都是万恶的资本家,是靠压榨工人血汗,靠剥削而致富的一群坏人!其实坏人只是少数,我们也不能否定极端的存在,但我们更加应该看到的是企业家对社会的积极面和贡献。社会舆论假如不公正,企业家一旦出现消极情绪,必然影响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国现在到了转型换挡期,社会经济环境和公共秩序都面临着重大转变的时候。全社会更应该关注产业,关注和理解企业家。企业家为企业的经营承受的压力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人们习惯地有色眼光去判断,当然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一些不公,也存在着少数害群之马,但那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是在努力做贡献的。政府早期的一些政策是带有局限性的,甚至有一些是错误和消极的,不过这是很正常的事,任何政府也不能保证执政百分百正确。关键是我们要在不断的前进中持续修正,未来总是比过去重要。如果全社会对企业家都不理解,而是采用一种消极的态度,那么谁会去创业?谁还去投资?社会进步从何谈起?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全社会关注企业家这个人群,鼓励大家参与经济建设,宣扬正面观点,提升全民意识。战争年代,阶级斗争的教育是政治的需要,但那是几十年前的观念了,放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今天,经济建设年代我们的要务是发展,而不是斗争,社会需要的是公平,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政治需要解放思想,舆论需要解放思想,市场才会进入良性的循环。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家群体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重要的群体,他们是精英,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现代国际外交,经常会看见各国领导人出访,随行人员里面都不乏精英企业家的身影,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我所接触的大多数企业家都是勤奋的,他们在艰苦经营的同时,还会不忘抽时间学这个班那个班,买书看光盘,哪怕是出差路上也不忘学习。学习什么呢?企业家们为了经营好自己的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学习经营的方法,学习管理团队,学习开拓市场,尤其是学习培养团队。可是企业培养出来的人员,往往是一拨又一拨的转投他处……企业家固然重要,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英明的掌门人,同时也要有高效的团队。但问题是团队该如何建设?
企业家的困惑:
一、请不到人才:好的人才都被其它成熟行业吸引去了;
二、用不好人才:请来了人才,往往用不好,企业从别的领域挖来人才,放在卫浴这个特殊的行业里,也很难施展开;
三、留不住人才:哪怕请来了人才也干不长,有能力的人一看这圈子没什么前途,就撒丫子跑了;
四、根本没人才:这行关注度低,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学院会设立对口教育,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缺口,因此,人才多是企业自己培养,所以是少得可怜;
由于以上的几点,人才问题变成了企业家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由于行业的边缘化,好的人才都流失到其他行业,没有人看好卫浴这一行。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葛大爷的经典台词,放哪都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