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行业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上至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下至企业标榜自己为“创新企业”,甚至还有“创新型人才”。毫无疑问,推崇创新是值得赞许的,然而,奇怪的是大家在另一方面对模仿大加责难,好像创新的企业就比模仿的企业要高人一等,要坚决的打击模仿,导致每一家企业无论是否真正的创新性企业都这样自诩,弄得最后反倒让人对“创新”的概念更加的迷糊了。
不是吗?建陶行业哪家企业没有几个“专利产品”及“专利证书”,然而,从创新本质而言,原创设计、原创技术、原创产品等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的建陶行业企业,又有几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原创设计?原创技术?原创产品?恐怕所谓的“专利证书”也仅仅是“证书”而已。
创新诚可贵,然而,我们还应该在后面补上一句:模仿并不可耻。
我们的商业环境之所以对模仿抱有这么大的成见,多半是因为觉得模仿是偷奸耍滑、钻空子的行为,是缺乏创新精神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因为别人的模仿让自己原本可以“独食”的市场蛋糕被分了一杯羹,因而企业才会对模仿深恶痛绝。
其实如果是因为这样的话,大可不必,举个陶瓷行业内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在市场上的大理石瓷砖品牌何其多,一条道路走来各大企业的户外广告牌就有不少打出了大理石瓷砖的标识,而简一作为大理石瓷砖品类的开创者为人所熟知,难道其他品牌不是模仿简一的吗?难道简一就该捉住这一点与其他品牌针锋相对?但简一有这样做吗?没有。
为什么那么多品牌的产品别人都不模仿偏偏选中你的?其实模仿这恰恰是对优秀设计的一种认同。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你优秀就理应被模仿,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品类的产品再优秀,也是需要更多一些人来把它炒热,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它,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反而是一件好事。而不想被“分一杯羹”的企业,其实只要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与品牌地位领先就足够了。因为大家都明白——独乐乐不若众乐乐。
同样的道理,难道说其他的大理石瓷砖品牌模仿简一就全然没有创新之处吗?自然也不会。否则一味的全然照抄出来的产品,只剩下打价格战的余地,根本没有生机可言,而现在市场上大理石瓷砖这一品类的产品反而基本上都被定义成了“中高端”的产品,这正好表明了各个品牌在模仿大理石瓷砖的基础上都进行过自己的二次设计创新。
事实上,创新的好处人人都懂,但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或者说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或资本去创新,尤其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更加大,创新“先驱”未必做得成,往往更容易成为创新“先烈”。先不说创新未必就能成功,创新研发的过程还要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等的难题,哪怕成功了还要担心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此前曾有一企业家表示,“现在的中小企业也有很多在创新,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有的大企业看到之后就会进行模仿并且稍微进行改善成为一种新产品,这样一来,如果大家都有参加展会进行展示,那别人看到还知道谁是先研发的人,否则单凭品牌名气,肯定会以为是小企业模仿了大企业,那小企业也是有苦说不出。”
我们且不论大企业模仿小企业和小企业模仿大企业哪个对哪个的伤害更大,站在行业、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看,说句实在话,“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谁模仿谁,只要谁能够让产品不断的改革、完善,谁就是顺应了市场需求,推动行业进步的企业,不是吗?
一步到位的创新是有,但很难得,新产品的出现往往都是在模仿中一点一滴不断的进行改革完善而来的,每改变一点都是一次创新,而且我们应该往模仿的好处上想想,创新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必然,同时也可以是倒逼的,模仿正是对创新的一种倒逼。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初苹果推出智能手机,也不是一下子就把全世界的人都带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的,也是靠三星、HTC、索尼等等其他品牌推出之后才逐渐普及的,甚至有不少品牌会模仿苹果的外观,但现在,随着其他品牌在模仿中不断地创新,国产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都可以与苹果叫板了,过去苹果的售价给人的印象都是“贵、不出新一代不降价”,但是现在,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转向选择国产手机,同时苹果自身也没有更进一步的亮点留住果粉,逐渐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打开一个页面会弹出“i-Phone终于降价了”这样的窗口,这说明什么?苹果这个创新者被模仿者的“模仿式创新”后来居上了,也就是说其实国产品牌的突起正在倒逼苹果等国外品牌的不断创新。
一次的创新只能带来一次的辉煌,如果没有后续源源不断的创新支撑,再大的辉煌也只能够被载入史册成为前车之鉴。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说,有目的的创新,可以降低90%的企业风险。个人倒觉得,有目的的模仿,才能避免陷入价格战,真正的降低90%的企业风险。
创新诚可贵,模仿并不可耻,在此借用一段话:“由于有创新者开路,模仿者往往可以搭顺风车,不必支付高昂的研发费用,而且创新者已经教育好消费者,市场初步成熟,他们的成本要低很多。模仿者往往凭着‘后发优势’,发现创新者的产品缺陷,根据消费者需求做一些改进,利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从而一举超越创新者,获得成功。”所以,只要能够记得模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革创新,就不必感到羞耻,也不必再大加斥责。